上一篇写的悲观,是对香港赤化痛惜,对香港言论紧缩的遗憾。
但其实香港并未真正死去,香港人对自由民主的渴望犹在。
香港之死,只是港府之死,香港之耻,只是港府之耻。
这两天,香港讨论区,香港高登,雅虎香港,香港独立媒体等等网站都在讨论陈巧文。不少人喊出“陈巧文好波!”“陈巧文,我撑你!”等声音。很多人对陈巧文的独立与勇敢表示支持,争取民主自由,改善中国人权等话题讨论激烈。
而我的一些朋友,在火炬传递当天,也是扛着红旗,穿着红衫上街的。这两天看了新闻报道,他们也在反思,自己在没搞清楚支联会到底是什么的情况下,就不顾一切冲上去围攻,与人争执,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他们也开始明白,这样的行为与goons and thugs无异,这不是为国增了光,反而是为国丢了脸。
看到这些,再次证明我一向乐观的有道理。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里,信息不可能全部公正,但各种信息的交流,所接收的信息的量化,必将使有思考能力的人走向理智,走向真理。
我甚至认为,内地的意识形态也在悄然改变,虽然我们看不见,因为在内地网站上我们所看见的言论,是经过筛选的言论,而某些不时闪耀着自由光辉的简体字,已足够让我们无比欣慰。(这里插一句,新浪现在也比以前“和谐”得少了,但是我今天亲眼所见上篇文章中有一个评论不见了。该评论其实是亲共的,写的较长,其中包含了我们在谈民主自由时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本来想说一下,但很遗憾,现在找不到了)
奥运火炬从香港经过,揭开了香港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香港开始反思。相信今年香港的烛光之夜会更加的灿烂。香港依然是中国的自由之都,是世界的自由之都,只要香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明白自己的权益,他们有自己冷静理智的思考,他们勇于表达言论,他们有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持。香港就不会死去,香港人所争取的双普选就会到来,廿三条就永远不会通过。
感谢奥运,为香港带来反思。也希望中国内地能够借奥运这个契机,反思自身存在的社会问题,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反省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也更受人尊敬。希望开放自由的中国从此启航。
另外,对于陈巧文本人,在网上的批评主要有两种。
第一,说她搏出位。相比那些发明星梦,拎着LV招摇过市的港女,我倒是更欣赏陈巧文的“搏出位”。对于敢于站出来捍卫言论自由,关注中国人权的行为如果是搏出位,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敢于搏出位。
第二,说她穿着不雅,生活作风问题。穿着有什么问题我倒是没看出来,很多香港的大学生比她“潮”多了。生活作风目前看来确有问题,但这属于理据不相干。历史上很多被大多数人敬仰的人生活作风都有问题,比如马丁路德金,罗素,爱因斯坦等等。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贡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