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左翼看刘晓波拿诺贝尔和平奖

在我死掉的豆瓣帐号里,有一个不错的友邻,自称左翼青年。他对刘晓波拿奖一事嗤之以鼻,被我友邻里的其他人认为是五毛,而事实上,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在五毛的对立面。
这里面牵涉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简单来讲,就是左翼觉得我国经济政策太又,右翼觉得我国政治上太左,经济还不够右。于是,都批判政府政策,但是批判的方向南辕北辙。于是,形成了,政府,左,右,三足鼎立。
现在的情况是,政府把右边一个家伙关起来,但是这个家伙拿了个国际大奖,于是右边一片高兴,政府说是亵渎,左边说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霸权。
这场争论,得奖前两天在我豆瓣上开始,昨天今天,fb,twitter,人人,都有相关人士争论。但大多都争在表面,或者引用某外国左派的言论。我想说,1.那些被引用的外国左派学者对中国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毛时期,至今相信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2.他那么喜欢“社会主义中国”,请他快点来。
下文转自fb上一好友,也自称左翼。中大校友,一直在做关注中国劳工的相关工作。
————————————————————————————————————

謝謝Ozaki Takami 的詳細補充。

對於你分析形式自由及其在實踐工人階級和底層人民的民主、自由的局限,甚至利益的對立面,我大概讚同。對於劉曉波的個人政見和經濟主張的分析,我也基本認同。

可是,去到具體的運動現實之中,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社會處境、面對中國自由派、面對中國左翼、判斷中國工人運動的鬥爭狀況等,我並不十分認同。甚至這樣說,看完你的分析之後,我感覺不到對突破現實處境有較強的指導性意義。

我有好幾個疑問:

1) 形式自由之於當下中國的工人和農民真的毫無意義?劉爭取的資產階級自由能簡單歸結為資本的自由嗎?形式自由的爭取不值得支持嗎?

中國不同於歐美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操控的力度和深度極深,其操控範圍包括所有人,可是,只有資本在中國擁有自由,包括言論、結社和參政的自由,可是,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城市居民、工人階級、農民和知識分子,都沒有這些自由。而這些是工人運動和底層抗爭的最大障礙,突破不了,不要說什麼社會主義,連最基本的結社都不可能。劉爭取的自由,最重要的個人言論的自由,挑戰和批評時政的自由,在這一點上,我看不到不應該支持,也看不到這一點對工農運動不重要。

拿美國來說明形式自由的問題,固然沒有問題,但若以現實處境和策略來看,則兩國不可簡單對比。

正如香港政改問題,我們一向會說的是:爭取形式民主不足夠,還要真正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等自由,可是,並不會說,前者和後者對立,不應支持。

你說:「一言以概之,就是左翼爭取的,不是隔幾年全民“自由選舉”一次資產階級民粹政客的形式民主,而是勞動者以職場為基礎的直接統治。」講有多難,我想問,如何做?

2) 幼稚的右翼還是幼稚的左翼?

我也自稱左翼,寫這樣的標題,令我自己都痛心,不過,只想直言。

像劉這樣擁抱資本的人,為什麼在中國可以成為主流?抱歉,我對理論認知不深,對辯證唯物主義更是一知半解,可是我唯一會抓得住的,是一個時代的思潮肯定有他的物資基礎和歷史淵源,將右翼主張在中國的流行和持這樣主張的人簡單地指為「淺薄幼稚」,又有助解決什麼問題?而這樣的人,在工人當中也不少,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恐懼和不信任是怎麼來的,如何影響他們的主張,這個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

說到中國的左翼運動或社會主義運動,我只想問,在哪裡呢?接觸過一些中國左翼青年,思想「進步」,天天渴望社會主義重臨,天天講工人階級鬥爭談革命,渴望工人階級一天革命可以助他們擺脫資本主義,擺脫生活在資本主義的鬱悶感。可是,他們做的是整天躲在學院內開讀書組、在網上開罵戰,見面的時候,問,「工人階級是怎樣的?」不要說挑戰政權,挑戰學校的勇氣都沒有,更不敢走入群眾之中(雖然他們的父母親戚可能都是工人或農民)。脫離群眾的空想者,想是今天中國左翼的主流。我痛恨右派的主張,可是,我佩服他們的勇氣,至少他們知道,要實踐自己的主張,就要行動和犧牲。再者,談及組織性和策略性的抗爭,明顯這些自由派的人,要比左翼強。對比之下,我才知道什麼才是淺薄幼稚。(當然,我不是說中國所有左翼都是這樣,不過眼見是多數。)

只從主張出發,不從現實鬥爭思考,尋找突破點的討論,對於我來說才直正的空洞,令我鬱悶。

3) Ozaki Takami君你的投入和認真我也敬佩,在fb經常見到你的分析和批評,尤其是對於左翼分析,涉獵知識之廣,也令我汗顏。

近一年,可喜的是更多的朋友談及左翼主張,可是在這些討論之中,我對如何position自己的問題,疑慮甚深。

對比來說,我大多數時候會定位自己是一個組織者,我經常提醒自己,理論和主張是一個大框架,是協助我們如何分析問題。可是,去到具體實踐,則需要對現實有深入掌握和判斷,在群眾之中,在運動之中,並依據現實處境制定達到遠大目標的階段性運動策略。每個地方有共通點----資本和工人階級的對立,可是,這種對立去到不同國家的時候,因當地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的影響,有不同的表現,需要不同的策略。我個人認為左翼有一個更重要的基本素質:尊重實踐者,尊重運動之中的人。身為左翼,即使你因個人社會位置、地理位置局限,未能在參與運動之中,但也要提醒自己,不是行動者的「導師」,是同行者。

有個朋友早前提過,在英國遇到一個托派,批評香港一個托派組織參加七一遊行是支持「資產階級民主」。我並不屬於什麼派別,也願意以派別來看待人,可是對這人感到不屑,難道他來到香港就可以開拓出「社會主義運動」,可以搞革命?他連香港的基本狀況都未必了解之下,作這樣的判斷,而且也不見得他們在英國能搞出革命來。對於這些自稱左翼動不動就拿一整套分析來扣帽子的現象,我更是恐懼。

在當下政治現實之中,左翼有多少影響力,左翼與工人階級的結連有多強,群體基礎有多廣,你我心知肚明,痛定思痛,找出具體行動的方向,是我們的責任。主張上,當然要持續批判,但是在運動上,如果「全知者」、「全能者」居之,居高臨下去批評群眾運動,指點江山,應這樣應那樣,作為一個左傾的組織者,對不起,連我也沒有耐性和意慾參與討論,我真不知道可對話的對象有多少。

多有冒犯,希望Ozaki Takami君不介意我的直言。我總是覺得,我是一個容易讓人扣上「改良主義」的人,被指「革命性不強」的人,不過,沒有所謂,我堅持當一個在工人之中的同行者,當現實的行動者,而不是一個「思想進步」的革命導師。

另外很想說,fb談革命很容易,可工人在哪裡,群眾在哪裡呢?正如中國左翼青年一樣,香港很多自稱左翼的青年,或許也對工人和底層人民認識不深。(當然,這不表示我很了解。)批評其他人/運動沒有工人階級立場,不要緊,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參與推動出真正具有階級立場和視野的運動來,左翼不應只是批評者,更應該是行動者。從一些國內左青朋友那裡學來的一句:批評和自我批評。

如有缺失,請批評指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