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出埃及记

旧文。写于2008.2.4
严重剧透。
——————————————————————

这是一部躺在我电脑里半年多的电影,昨天跟一个基督徒傾的时候提到摩西,突然想起这个电影,虽然知道跟基督教没什么关系,但是还是拿出来看了看。
之前一直没看的原因是,下载这个电影时,看到影片简介的最后一句:原来世上之男人,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坏男人,和更坏之男人。就觉得这电影没什么意思。但是后来内地在引进的时候,被广电封了,给出的原因是“内地不存在暗杀男士的妇女组织”。我一下就惊了,原来我们中国内地存在变形金刚啊,而且就藏在三峡大坝下面。

今天看了这个电影,原来EMULE上给出的那个电影简介是傻逼写的,我靠。这跟男人女人什么的有什么联系啊,情感戏仅仅是噱头,拿温碧霞换票房用的,真正要驾驭的东西早高于对于感情的调侃了。

电影主要讲的是少数人追求真理与公义VS多数人信奉制度与规则。
在一个理性、自由、民主、健康的社会里,这两点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由于权力的失衡,政府的存在和传统思维及愚民教育的干扰,导致某些制度与规则并不能体现真理与公义。
电影里说“原來呢個世界入面有一啲嘢,荒謬到某一個程度嘅時候,就冇人會信”。荒谬的,不是女人杀男人的组织,而是每天都有少数个体被抛弃在制度之外,他们在挣扎,却不断被排挤和边缘化。他们为自己认为不公义的事反抗,呐喊出不同的声音,然而大多数人由于信奉规则与制度,对他们熟视无睹,甚至指责、规劝。
这也是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我相信20岁以前,大多数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人正直,相信公义。而中国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能自称理想主义的有多少呢?有的人,由于受社会风气或者传统思维影响,逐渐转变为现实主义者;有的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屡受打击,越磨越滑,沦为圆滑世故的人。这并没有错,也没什么好指责,只不过是因为不够坚强,或是出于生计的考虑。但是,这并不代表成熟,理想主义不是幼稚,只不过是坚持自己年轻时的愿望不愿背弃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这些都是对人生不同的理解和对自己不同的定位而已。只不过在中国的成年人世界里,大多数都如同被阉割一般,这也就令《色戒》被删可以理解了,中国内地没有梁朝伟那样的蛋蛋。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的一个短小的黑色幽默漫画《我的J8没了》。
电影中张家辉调查一个荒谬的组织,他属于社会的底层,住在破烂的货房,临死之前还要找温碧霞拿钱逃命,最后还是惨死。他做错了什么?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他只是为了一个真相。任达华接着继续挣扎,最后任达华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也终于放弃了,片尾任达华和温碧霞唱的《小城大事》,像是一首哀歌,哀悼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死亡,哀悼这个城市,哀悼任何一个对公义和真理执着的人,任何一个包有理想的人,任何一个不甘心相符这个扭曲悖谬世界的人。电影最后,任达华在考场上不住的打嗝,这就是他的结局,有一种药,无色无味,吃下去打够100个嗝人就死了。
突然想到去年9月在香港上映时,政府刚刚拆掉皇后码头,抗议的不少,反对抗议的也很多,一些人视抗议者的绝食行为为荒谬,说这只不过是一个老码头,老建筑。这些目光浅显的人看不到事情背后的影响。政府拆天星,拆皇后,然后是任意一栋曾经被喜欢的公共建筑。今天拆掉的是城市的硬件,明天可以拆掉城市固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然后大多数麻木的看客们,他们选择熟视无睹,选择silent suffer,选择发展经济,选择迎合市场。
麻木是不能保护自己的,马丁尼默勒说:德国最先逮捕共产党员,我因为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没有抗议。随后他们逮捕犹太人,我因为不是犹太人,所后来,他们逮捕工会会员,我因为不是工会会员,所以没有抗议。再后他们逮以没有抗议。捕天主教徒,我因为不是天主教徒,所以没有抗议。最后他们逮捕我,这时已经没有剩下几个人起来抗议了。
香港九七之后经济几次大起大伏,表现出这个城市的不稳定状况和强劲的改革趋势。如今,恒生指数又到30000,大多数人麻木的忘记了八万五,忘记了廿三条,忘记了负资产,忘记了天星皇后,忘记了扎铁工人,忘记了美丽的维港,忘记了头顶的星空。能激起我们记忆的,是电影中詹瑞文的一个眼神,和强烈地想挣脱戒指的愿望。有些事情,到了难以言语,又不得不说的地步,就只能提升一个层次来表达。
但是,谁来指引我们穿越红海走出埃及呢?这个时代,没有神,连摩西都没有。

另外,电影中的任达华已经有了摩西120年中前40年和中40年的影子了。是否导演在暗示他的想法呢。是需要神的指引的时候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