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四万亿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
查了下官方数据。去年财政收入有5万亿+,今年凭借九月前的增长,怎么也能达到这个数字。政府有2万亿+的财政储备。再加上增加发放的国债,四万亿就成了乳沟,挤一挤还是有的。不过以后税率的增长看来不可避免。
钱怎么花?
如图,政府列出了十条。
前几条是亮点。
保障性住房是早就该拿上提案的。去年我就略看了香港的政府公屋的历史方案。比较成功的就是先解决低收入家庭,先让人人有房住。发现大陆的方案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先不解决完全没房住的,提供经济适用房,反是照顾富人利益。这貌似令人费解,但是,正如曾有人说的那样“想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
第三条加强交通设施的投入。铁路摆在了第一位。我觉得我们以前一直打造全球最牛逼的高速公路网是完全错误的。在我们这个国家,就是应该以铁路为主,运载量大,成本低。在感受了香港无所不能的地铁+巴士模式以后,我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以上两条,都是非常正确的措施。但是,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就如同在错误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只能是一声叹息。国家之所以提出这些措施,不外乎就是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我很质疑这四万亿拉动内需的能力。
所谓政府采取措施拉动内需,我的理解是,政府用政策法规鼓励民营资本涌入市场,用于投资,用于消费,而不是说政府自己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投资去消费。
而在这种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到处人心慌慌,官员们都在愁各种招投标捞不到油水的时候,政府居然突然发下四万亿,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一件事情啊,所以今年那么多人疯考公务员就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了,跟着party混,有肉吃啊!
像这种基建设施在中国,早晚是要建的,趁经济萧条,投资过冷,政府在这时候插手本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不得不质疑这四万亿究竟会有几多落实到基础建设上呢?
另外,看新闻的时候有个好习惯就是看评论留言。有留言说,不如把四万亿平分给老百姓,这不是都愿意去消费,就拉动内需了吗。这让我想起以前伯南克嘲笑日本不会制造通货膨胀,他说(大意):如果日本中央银行把所有的人都派上街,每个人拿着一个麻袋发钱,我就不信没有通货膨胀。但是,现在伯南克就陷入这样一个不能制造通货膨胀的局面,美联储的利率已经降到接近于0。在这种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都不好的情况下,你印多少钱,老百姓都照单全收,然后塞在床垫底下,打死也不去消费。
无论如何,只要是自由市场,接下来面临的必然是通货紧缩。香港已经有多家百货,家电经营公司倒闭,大批的货物没有下家;失业率已经超过5%,不乐观的估计,还会上升到两位数,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当不乐观,所有银行今年只裁员不招人,就连曾经牛逼哄哄拿四大保底的PAC也至今没有听说有人拿到满意的offer,去年起薪2万+的QFN今年开玩笑说只能去广东接卖LV给自由行了,话说今年自由行的消费和人次都比去年下降不少。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通货紧缩,我这周就他妈出去购物,我敢说到处都打折。香港终于20度以下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